
01長音,短音,促音傻傻分不清。
學習日語的都知道,日語中有長音,短音,還有促音,當某些單詞中出現上述的某一種情況的時候我們絕對能好好讀出來,但是當這些長得相似的單詞在一起出現的時候,能讀順的就太少了。
比如:故郷(こきょう)
皇居(こうきょ)
國境(こっきょう)
讀了三遍過后,相信日本人也會混亂。所以能分清這三個詞的讀音,簡直逆天!
其實日語中的音節都有長音節與短音節的區別,在所有假名當中除了撥音ん以外都代表一個短音,它們都有相對應的長音。
一個短音算一拍,長音則是兩拍,發音不變只需要將音拉長一拍即可。長音與短音在單詞當中具有區別詞義的作用,例如:
長音例詞:おばあさん“祖母,奶奶”的意思。
短音例詞:おばさん“阿姨,伯母”的意思。
促音:日語中一種頓挫的音節,即堵住氣流,形成一個短促的頓挫停頓一拍,然后放開阻塞,使氣流急沖而出,發后面的音,這種音節叫做「促(そく)音(おん)」,它用小寫靠下的符號「っ」表示。
02撥音ん,到底怎么讀?
ん是撥音,很多人以為它就讀n,但是放在詞語中就會發現,原來撥音也會變聲。一會讀n,一會讀ng,有點小混亂啊。
撥音ん,這個假名用羅馬字標為“n”,實際上有3種發音:
(1)在雙唇音ま行、ば行ぱ行假名前面時發“m”音。
(2)在舌音さ行、た行、な行、ら行、ざ行、だ行假名前面時發“n”音。
(3)在喉音あ行、か行、は行、や行、わ行、が行假名前面時及用撥音結尾時發“ng”音。
03有促音和沒促音的單詞,不要放在一起讀。
很多初學者對于促音這件事本來就很混亂,如果正好遇到了像「そっち」と「そち」這樣有促音和沒促音的單詞,不會發促音的童鞋根本不知道這兩個詞聽起來有嘛不同。
到底促音該怎么發?雖然它也叫~音,但是根本沒有音發啊。這可難為了那些初學日語的人兒啊。
04學了日語才知道,原來日本人也有聲調。
是的,日語中也有聲調,但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聲調。日語中的聲調就是在假名之間升降,不是單個假名的升降。
日語的聲調為高低式。在學習日語單詞時,出現在單詞后面的數字即表示該詞的聲調。
如:
“教科書「きょうかしょ」③”表示在第三個音拍(注意:拗音和促音都為一個音拍)上重讀,第四個音拍上降調。
日語的音調可以用來區分同音詞。如:
箸「はし」①:筷子。
橋「はし」②:橋。
日語中有兩種聲調:起伏式和平板式
平板式:全部平讀。
如:新聞「しんぶん」0
起伏式:有重讀。但一個單詞里只有一個音重讀,降調后不會再提高。
例如:
富士山「ふじさん」①
涼しい「すずしい」③
山「やま」②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,當重讀在最后一個音拍上時(比如上面的山「やま」只有兩個假名,而重讀符號是②),該單詞和平板式一樣平讀。但后續助詞時需要把該單詞的最后一拍重讀,助詞降調。
花「はな」②:花を見る。賞花。
鼻「はな」0:鼻が高い。得意洋洋,驕傲。
另外,當兩個單詞組成一個合成詞時,第二個單詞的第一個假名常常用重讀。例如:
東京(とうきょう 0)+大學(だいがく 0)
東京大學(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 ⑤)
不用問,你肯定也為發音問題頭痛過吧,怎么辦?我覺得應該是多聽錄音,單詞課文不要只憑著自己的感覺來讀。雖然你是認識假名,但是聲調不對,往往意思就大相徑庭了。
語言,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長期不斷的積累,要對自己有信心,有耐心。達到目標的人,不一定是最聰明的,但一定是最能堅持的。
寶貴的知識和經驗,都不廉價。
堅持——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。
~~~獻給所有奮斗在路上的伙伴們
你們并不孤單,我們在您身邊。